新闻资讯

冷链管理PK非冷链

发布日期:2012-05-14 14:23:25
浏览:

   文章从冷链物流的涵义出发,指出我国物流损失巨大,分析了冷链物流应“冷”与“不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冷链与非冷链的博弈,实质上是“正规军”与“游击队”、个人经济利益与消费者经济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较量的论断。旨在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保障人民健康。


   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简称生鲜易腐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及营养,因此,冷链物流应运而生。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在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也称为低温物流。主要适用于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和特殊商品。


   一、我国物流损失巨大


   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如以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掉,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1.0元/kg计算,经济损失上千亿元,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仅有1%~2%;产后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这还不算,我国农产品无效物流也是十分巨大的。据有关资料显示,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而我国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是十分普遍的,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如果再加上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维持一个农贸市场的正常运作,费用开支是十分惊人的。


   二、采用非冷链有利竞争


   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用,储藏加工保鲜费用,物流各环节损失,流通中介的运营费用等。相应的冷链物流成本也包含这四项内容,只是运输费用高、储藏加工保鲜费用高、物流各环节损失小。但是,运输费用和储藏加工保鲜费用属于自有风险,物流各环节损失属于共有风险。运输费用和储藏加工保鲜费用越高,自有风险越大;物流各环节损失越高,共有风险越大。在当前,不管是物流企业还是物流的需求方,都是希望降低风险的。


   无法回避的一个尴尬是,国内食品企业在采用成本相对高昂的冷链运输方式上并不积极。因此,密布着各种食品零售点,拥有地利优势的北京二商在冷链业务上并不占有先机。


   荔枝和龙眼从南方运到北方,如果用冷链物流那么品质会有很好的保证。但是现在国内的情况是,在荔枝箱里放上冰块盖上棉被,到目的地看似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区别,运输成本又远高于土法保鲜,国内中小食品企业自然不会选择成本高昂的冷链运输。袁浩宗说,“你看我的仓库里,大多都是海鲜、禽类、肉类,蔬菜水果太少了。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了,没人来存。”


   冷链运输的高昂成本,在客观上迫使大部分食品企业选择土法保鲜。据了解,如果使用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食品企业物流成本达产品销售额的50%到70%,而采取土法保温或常温运输方式,物流成本可能只有20%。许多超市同样如此,为了推出更低价产品,它们宁可允许生鲜产品用普通货车运输,盖着棉被进入超市,也不会冒着亏损的风险强制企业采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成本相对较大,农业物流企业宁愿把损失掉20%的利润在卖出产品的价格上找回来,也不愿在冷链物流上进行投入。正如麦当劳的一位经理所承认的,麦当劳全国终端复制的成功,与其说是各个麦当劳快餐店的成功,不如说是麦当劳对自己的运营的商业环境复制的成功,而尤其重要的是其供应链的成功复制。国内的冷链运输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里面存在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也很多,遗憾的是,在这一方面肯德基也实现了“本土化”。一位原百胜餐饮的管理人士表示,所谓本土化,是指肯德基在一些地域配送上,也采用了一些品质得不到保证的运输商,他们在硬件设施、温控设备、操作流程的规范上都达不到“零下14度恒温运输”的标准。新鲜蔬菜的低温流通从技术保证方面看是可以实现的,主要的症结在冷藏链流通的成本以及市场的准入问题。实现冷藏链流通就意味着成本增加,如用冷藏车从新疆运输的20吨葡萄运费约4~5万元,而采用冷库预冷、用包裹棉被的普通车运输,只需1.5万元,当然其产品质量肯定有差异。


   三、损失和高价格由国家和消费者买单


   我国每年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食品冷链尚处初期阶段,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的现状与完善冷链的缺乏不无关系。事实上,不采用冷链而在运输途中造成的损失反而抬高了产品成本。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原因就是其售价中甚至有高达七成的部分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价值。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开展冷链物流是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进一步减少浪费,节约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由此可以发现,冷链和非冷链的博弈,是“正规军”与“游击队”的较量,是个体与国家和消费者的较量,进而是个体经济利益与消费者经济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的博弈。


   四、构建冷链物流的监管机制


   1.尽快建立冷链食品标准和食品冷链标准,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目前我国冷链食品既无统一的质量标准,又无对贮藏、运输、销售的规范要求。因此,有关部门应逐步健全有利于冷链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标准监管实施体系,加强行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除了在冷链各环节都必须建立和实施合适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外,还需要注重对冷链的全程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冷链的建设。


   2.规范冷链各个环节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标准。我国冷链缺乏统一的作业管理和规范的作业标准,直接导致了我国冷链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政府应加大对行业的管理力度,对食品的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要有严格的执行标准,有规范的管理条例和明确的管理分工,相关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实施条件和管理措施,完善质量控制标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设施等一系列的措施。


   3.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实行认证管理。完善食品安全认证认可、卫生注册等制度,进一步整顿、规范冷链食品认证活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把专项整治工作与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结合起来,严格市场准入审查,切实加强对发证后的监督管理。


   4.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和冷链物流的相关法规。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对商业中欺诈行为惩戒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惩罚体系和诚信体系,这直接影响着食品冷链物流合作竞争市场机制的形成。因此,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支持食品流通企业建设完善食品溯源制度,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比如对冷链食品因非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建立食品物流企业的社会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


   5.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国外的冷链物流之所以做得好,一方面是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和行业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企业受到了来自社会多方面的监督。因此,加大监督力度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手段之一,此外,还要实施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控制,确保冷藏食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