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冷链控制血液储存温度对血液功能的保护

发布日期:2012-05-22 09:52:38
浏览:

    血液成分改变了需要温度环境,在不正确的条件下储存或放置时间超过了最高时限,血液有发生细菌污染和/或血液成分功能丧失的可能。笔者对“冷链”控制温度保护血液质量的体 会简述如下。


    全血、红细胞、储存温度与时间血液离开冰箱不得超过30分钟,全血要在4±2℃专用储血冰箱中储存,ACD保存液中保存21天,CPDA保存液中保存35天;红细胞ACD保存液中保存 21天,CPDA保存液中保存35天;冰冻去甘油红细胞解冻后在4±2℃冰箱中保存24小时;洗涤红细胞在4±2℃冰箱中保存24小时。


    血液运转时需要的温度:血液的滤白要在低温操作台上进行,血液离开冰箱不得超过30分钟,血液的运输要在专门的血液运输箱中,全血及红细胞运输箱要求温度为2~10℃,血小 板运输箱的温度要求为22±2℃,要求具有连续轻缓振荡功能;白细胞运输箱要求温度为22±2℃;冰冻血浆的运输温度要求为-20℃以下;冷沉淀的运输温度要求为-20℃以下,临床输 血取血时应用2~10℃专用器具。


    储存温度增高对全血、红细胞质量的危害全血、红细胞在高于保存温度2~6℃上限6℃以上时,达不到血液成分的活性和有效性,葡萄糖无氧酵解加快。高于10℃红细胞破坏增加, 10℃以上超过30分钟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逐渐增加,造成大量乳酸堆积引起血液pH下降,血钾浓度也逐渐上升。保存温度低于2~6℃下限2℃时,红细胞可能溶解破裂,输给患者可 能造成输血不良反应。储存温度≤6℃可最大限度地抑制血液中的细菌生长,如果将一个单位的红细胞或全血放置于室温中,则仅需30分钟即可使其上升到10℃;≤2℃可能会导致红细 胞破坏。所以在不正确的条件下储存30分钟以上的血液有发生细菌污染和/或细胞功能丧失的可能。


    有研究报道将血液采集后置入冰箱冷藏保存,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血液,测定FHb、Glu、pH、K【sup】+【/sup】,再转放入4℃冰箱中,分别保存3、6、9、12、15、18、2l天 ,测定FHb、Glu、pH、K【sup】+【/sup】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血液放置16℃以下温度时,时间对血液保存的质量影响不大,但随着温度升高,放置时间延长,其对血液保存时效 及血液质量有明显影响。还有学者分析了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的现状,血液管理“冷链”是保证血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血液系统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全血或红细胞储存在2~ 6℃的冷藏箱内对确保葡萄糖的消耗速度不至于过快是至关重要的,从而保持红细胞存活力;使得一份血液中任何细菌的生长被抑制到最小程度【sup】[1]【/sup】。


    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与输血前融化


   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以下温度保存,直至输注前方可解冻,解冻时应将血浆置于专用37℃血浆融化器直至血浆完全融化为液体。不能置于室温下自然融化,也不能用自来水融化 ,因室温融化或自来水融化速度缓慢,大量纤维蛋白易析出。更不能随便加热融化,以免血浆蛋白变性和凝血因子失活。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 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0℃中不能>2小时,可在4℃储血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临床输血对红细胞和全血温度控制


    全血和红细胞从输血科4±2℃专用冰箱内冰箱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开始输注;当周围温度(室温)超过25℃时,30分钟后开始输注时,应该放在贮血冰箱中,如无贮血冰箱可以将血 液放置于温度维持在2~6℃的血液运输箱内,≤6℃可最大限度地抑制血液中的细菌生长,1个单位的红细胞或全血放置于室温中,则仅需30分钟即可使其上升到10℃;≤2℃可能会导 致红细胞破坏。


    结 论


    冷链管理可理解为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全过程的温度控制。血液中各种成分具有不同的体外保存条件和有效期,全血及血液成分在制备、储存、运输、输血时临床取血全过 程每一环节,冷链系统连续不断是保证血液质量至关重要的。研究显示,全血和红细胞必须贮存在4±2℃的冰箱内,以便在维持红细胞活性的同时将血液中的细菌生长抑制到最小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