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P首批目录有望在近日出台,在首批出台的五个目录中,“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温湿度自动监测和验证管理”都直指医药冷链物流。该批目录与今年年中开始实行的新修订药品GSP均将医药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政策上的持续着力也使得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出现微动。乳制品运输专用温度记录仪、海鲜水产运输专用温度记录仪、无纸温度表、冷链运输专用温度记录乳制品运输专用温度记录仪、海鲜水产运输专用温度记录仪、无纸温度表、冷链运输专用温度记录仪、冷链包专用温度记录仪、冷藏包温度记录仪、手持式温度记录仪仪、冷链包专用温度记录仪、冷藏包温度记录仪
大型制药企业仍是未来市场主角
尽管第三方物流已然开始了初步的规范化进程,现今中国的医药冷链物流主体仍然是大型的医药企业和他们旗下的物流企业。记者在北京一家医药冷链物流设备商处了解到,目前医药冷链物流设备的主要购买力还是来自于包括国药控股、九州通(600998,股吧)等大型的医药企业。
作为市场主体的医药企业在标准化起跑线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在8月召开的医药冷链物流会议上,医商协会会长付明仲表示,已联合9家企业成立温度敏感性药品流通安全实验室。而在这9家企业中,包括国药控股、九州通、上海医药(601607,股吧)、华东医药(000963,股吧)、广州医药制药企业,记者在国药控股了解到,这一实验室的成立就是为了给业界制定更加具体和可具操作性的标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第一方物流主导市场的情况在短期内并不会有所改变,这主要是由于医药冷链物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药品对温度和运输环境专业要求使得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并不敢贸然进入该市场,在流通环节中的监控和风险的承担也使得第一方物流成为目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最佳的选择,这也决定了第一方物流在未来的医药冷链物流规范化中依然会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记者也相继采访了圆通等多家大型的物流企业,并未有一家已开展或计划开展医药冷链物流业务。
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迫切又艰难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国内冷链物流的覆盖能力为10%,药品质量问题中有近20%与冷链物流相关。这表明中国冷链物流的市场潜力巨大,而其规范化的进程也显得格外艰难和迫切。
山东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健告诉记者,医药冷链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相比,在设备和运输流程上都要求极高。如果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会很严重,因此,医药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十分重要。在国外,有关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已经比较成熟和完整,而在国内,这一进程才刚刚开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是由于医药冷链物流的这一特殊性,使得其标准化将会格外艰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也不能期望这一进程能够一蹴而就,要实现医药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国家对于这一标准的最终实现也是给予了一定的时间缓冲。但不管怎么说,更专业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必然会是行业发展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