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品对温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温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作物生育期的两个重要因素。
丁颖等:所有籼、粳型水稻品种均喜高温,在高温下生长发育快,生育期明显缩短。
在11h短日条件下,161个水稻品种试验(广州):
4月初播种的晚稻品种,播种至抽穗所需日数比6月中旬播种时要增加28.17-40.74%;
4月初播种的早稻品种,播种至抽穗日数则比6月中旬播种增加7.28-32.27%。
作物的积温效应
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其他因子(光、水、养分)得到满足时,温度便是影响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呈正相关;
只有当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和时,才能完成其发育周期。这一温度的总和称为积温。
积温值是反映作物完成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所需热量的重要指标。
各种作物均需在高于其生物学下限温度(最低温度点)时,才能开始活跃生长。
下限温度:温带作物定为5℃,亚热带作物定为 10℃,热带作物定为18℃。
活动温度: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中超过下限温度的温度值。
如粳稻种子发芽的下限温度为10℃,若日平均温度为16℃,则16℃便是活动温度,而16℃与10℃之差为6℃,这即为有效温度。
作物积温值的相对性:当外界环境因子(光照、水分、养分及季节等)的组合不同时,也可能发生一定变化。
水稻:全生育期的积温,随纬度的北移,播种期的提早、海拔的提高等而有顺序递增的趋势。原因:
纬度增高,因日照加长和温度下降均会延长生育期,增加积温,特别是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
海拔的升高和播种期的提早,因日均温的下降,使生育期延长而增加积温。
利用有效积温预测作物的生育期
依据某一作物品种在该地区各生育过程的生育起点温度和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及该地区常年生长季节中的有效积温的逐日累积情况,可计算出不同播种时间的作物完成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所需的天数。这对把握种植时机,实行科学管理具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