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医药物流温控解决方案
首先看贮藏冷库。贴有RFID感温标签的药品SKU,能定时通过库中的感温装置采集存储环境的温湿度,采集的频率可以调节。冷库中装备有RFID读取器,可定时读取储存在每件药品SKU标签中的温湿度,读取的频率同样可以调节。读取器的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传输到RFID中间件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负软件系统和RFID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对输入数据进行过滤、整理;中间件服务器还负责汇集和储存数据,并向后台管理系统输送数据。
当药品在严格的控温条件下,被转移入冷藏车后,包装上的感温标签同样定时采集车中的储藏温湿度,车内安装有同车载GPS相联的RFID读取装置,定时读取的数据通过GPS卫星传输到中间件服务器中。
整套系统软件架构推荐采用三层架构的B/S模型,采用B/S模型的优点是客户端部署简单,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如PC、手机、PAD等设备的网页浏览器实现系统访问,进行管理、分析和指令下达等作业。
云计算被纳入物联网范畴。当云计算成熟后,整套系统的中间环节,及中间件、数据库、应用处理等都直接交由云完成。也就是说,客户只需要投入前端硬件和终端设备即可实现整套功能。更进一步,企业甚至在前端只需购买RFID标签即可投入系统使用。
系统获取的数据可以同后台作业系统整合,甚至纳入数据仓库,方便智能挖掘。
通过该套系统,物流企业同整个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实现实时解产品的保存温湿度,一旦发现异常,便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货损,创造“第三利润”;在温度异常超过一定时间范围后,即可判定药品变质将其检出销毁,从而避免发生医疗用药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数据事实,可以界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而方便认定损耗事故责任方是谁,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哪些地点、哪些车辆、哪些操作人员会经常发生问题,从而追根溯源,采取措施,彻底杜绝事故苗子。
该系统模型也适用于食品冷链的运输和仓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