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冷链——一支异军突起
医药冷藏物流,主要是指在医药生产、制造、流通行业中,以符合药品GMP与GSP管理为前提的低温条件下的药品物流现象,是需要特别装置、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和运输型态的特殊物流形式。一般而言,凡是要求在低温条件下(2度到8度)储存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藏物流范畴。
“人命关天”,如果某些特殊药品(如疫苗)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链物流管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事故和经济损失,医药冷藏物流的重要性无庸置疑。
有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一般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3%-8%,虽然比重不是太大,但是近年来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国2007年的医药保健品贸易额达到36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成为全球第六大医药保健品市场。而且随着国家的药品药事法规的进一步管理到位,医药冷藏物流将成为我国医药物流行业中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
医药冷藏物流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自营物流模式。冷藏药品自营物流最大的好处就是药品始终在自身企业的掌控之中,药品的质量管理能得到保证。虽然此模式比较令企业放心,但是电费、管理费、设备设施购置费、配送费用、人力成本等物流成本比较高,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资源的整合。二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即将需要冷藏的药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但目前在我国实行这种模式的医药流通企业却不多。
这种模式关键在于被委托方有没有药监部门颁发的资质许可证,有没有足够的实力(硬件、软件、人才)将冷藏药品管理好。虽然第三方物流尤其是冷藏药品的委托管理在医药流通行业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但是随着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医药流通行业不断发展,相信物流外包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主流。
2007中国冷藏药品链条管理发展西湖论坛透露,目前我国已有冷链物流能力仅占社会需求量的20%-30%,许多需冷藏药品由于储存、运输的条件不能满足冷链要求而导致潜在隐患。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局长王水荣透露说,该省07年所查处的近5000件药品质量案件中,就有30%左右涉及需冷藏药品的储存、运输不符合冷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