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冷链产业发展突破三大制约因素

发布日期:2015-07-09 11:43:33
浏览:

    1、设施设备不足


    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以及为满足政府冻肉储备任务的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冷库,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55.77万辆中,冷藏车只有7492辆,占1.3%,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冷库中肉类冷库多,果蔬冷库少;普通型冷库多,专业型冷库少;基础型冷库多,高技术冷库少。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多种冷藏设施通常是由其他建筑用途改建而成,其冷藏功能单一,而且库龄较长,大多在15年以上,国有大中型冷库多在30年以上,设备设施陈旧,企业成本高效益差。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往往使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所形成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技术标准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同时,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3、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我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