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食品药品等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人们对商品品质意识的提高,产品的恒温恒湿仓储运输,成为保证商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温度记录仪的应用作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历史可谓已经非常悠久。
最早的温度测量仪表,是意大利人伽利略于1592年创造的。它是1个带细长颈的大玻璃泡,倒置在1个盛有葡萄酒的器皿中,从其中抽出一部分空气,酒面就上升到细颈内。当外界温度改变时,细颈内的酒面因玻璃泡内的空气热胀冷缩而随之升降,因而酒面的凹凸就可以暗示温度的凹凸,实际上这是1个没有刻度的指示器。 1709年,德国的华伦海特于荷兰初次创立温标,随后他又经过多年的分度研究,到1714年制成了以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中心分为180度的金属汞温度记录仪,即至今仍沿用的华氏温度计。
1742年,瑞典的摄尔西乌斯制成另外一种金属汞温度计,温湿度记录仪以水的冰点为100度、沸点作为0度。到1745年,瑞典的林奈将这两个固定点颠倒过来,这种铂热电阻温度计就是至今仍沿用的摄氏温度计。
早在1735年,就有人测验考试利用金属棒受加热膨胀的原理,制造温度计,到18世纪末,出现了双金属温度计;1802年,查理斯定律稳固建立之后,气体温度计也随之得到革新以及成长,其精确度以及测温范围都超过了金属汞温度计。
1821年,德国的塞贝克发现热电效应;同年,英国的戴维发现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这以后就出现了热电偶温度计以及热电阻温度计。1876年,德国的西门子制造出第一支铂电阻温度计。
随着电子业的发展,温湿度采集数据的采集由之前的人工采集发展为电子智能存储。经历了人工记录、电子脱机记录、多路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四个阶段。而超大型仓库、冷库的温湿度监控由于受到环境和采集点多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普通的温湿度记录仪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于是无线温湿度记录仪应市场要求而生。
1、无线温湿度记录仪可实现远程无线传输,避免了有线记录仪布线的麻烦,节约成本。
2、可实多点传输,采集点几乎不受限制,一台服务器可同时采集500个温湿度记录仪数据。
3、由于是无线设置、读取数据,所有数据在接受端进行,大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
4、无线记录仪所形成网络与其它网络完全独立,确保数据安全。
5、所有操作在软件数据库中都有备案,利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