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
发布日期:2015-08-06 15:06:40
浏览:次
湿度一般早9点开始下降,到下午2点时湿度最小
然后又逐渐湿度增加,晚7点到早9点湿度差不多
影响绝对湿度的因子很多,主要取决于水汽的来源、输送与空气保持水汽的能力等。因此,影响水汽供应的因子如降水、水体的存在、土壤水分的高低和蒸发条件等,影响水汽输送的条件如风、垂直气流等,以及影响空气保持水汽能力的条件如气温等,都可能影响绝对湿度。
一般热带海洋气团比极地海洋气团绝对湿度高;同一纬度上,受海洋性气团影响的地区比受大陆性气团控制的地区湿度高。一年中的绝对湿度是雨季高于旱季。一日中绝对湿度的变化,在沿海地区和秋冬季节是午后最大,清晨最小,呈单峰型变化;对其他地区,则多呈双峰型,两个高点分别出现在9~10时和日没前后,两个低点出现在日出前和午后。空气绝对湿度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相对湿度一方面决定于绝对湿度,另一方面决定于空气温度。
在寒冷的地区和季节,空气湿度容易达到饱和,在绝对湿度或水汽压并不太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能较高。在同样的绝对湿度条件下,温暖地区和季节的相对湿度往往偏低。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高于平原。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夏季高于冬季;江南各地年变化较小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百分比值。如果水汽量达到了空气能够容纳水汽的限度,这时的空气就达到了饱和状态,相对湿度为100%。在饱和状态下,水分不再蒸发。
在湿度超过 90%时,人体分泌的汗水已经难以蒸发,正常散热受到影响,因此感觉闷热难受。
一般而言,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小值出现在下午 2时左右。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它的单位是%。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的空气。
相对湿度是50%的空气含有达到同温度的空气的饱和点的一半的水蒸气。相对湿度超过100%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一般凝结出来。
随着温度的增高空气中可以含的水就越多,也就是说,在同样多的水蒸气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会降低。因此在提供相对湿度的同时也必须提供温度的数据。通过相对湿度和温度也可以计算出露点